突如其來的疫情,大學寫作教研室四位老師身處各地,雖疫情一開始大家都處于恐慌之中,但戰勝恐懼不安的永遠是互相支持和團結協作。大學寫作老師通過網絡互相鼓勵,繼續在教學、科研、學生工作方面做着自己的努力。
教學工作:堅持備課,集中優化。寫作課程的全體教師利用假期進行教學反思和改進,對《大學寫作》課程的教學進行進一步的内容優化和方法改革。秉承“以教師為主導,以學生為主體,以任務為主線”的理念,更加注重優化教學過程,強調設置情境任務,高度重視項目任務支架的搭建,完成項目教學所需資料的搜集。《大學語文》進一步完善“文化綜合體”式的“大語文”課程體系的建構。

科研工作:補缺補短,積極準備。大學寫作老師定期進行科研探讨,交流課題申報、論文寫作各種資訊,關注疫情實際問題,關注本專業和疫情之間的聯系,關注社會現實與科研的互動,比如思考文學中災難主題的表現,輿情危機下的人文傳播研究等。教研室老師也積極撰寫論文、專著和課題申報書,高競豔老師投稿的論文寒假已被雜志社錄用,劉明靜老師完善《悲劇視域下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》書稿。

學生工作:保持關注,細心指導。因疫情影響不能返校,這給面臨畢業、就業壓力和論文寫作的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負擔。因為我們主要開設寫作教學,疫情期間仍然有不少學生咨詢寫作問題,教研室老師并沒有停下奮勇直前的腳步,依然在對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精心指導,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(如QQ、微信等),确保信息暢通,細心指導學生,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認真解答。李瑩老師,因為疫情,封鎖在老家,沒有電腦,隻能用手機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把修改意見反饋給學生,學生們進行仔細修改後,再提交給老師們。經過反複的讨論和切磋,老師們用她們自己的方式,把愛傳遞給學生。

大學寫作教研室老師并不在抗疫第一線,但在這場疫情中,誰都不是局外人,老師們從最初的慌張到現在逐漸平靜,支持自己的愛人參加志願者、主動到臨時黨組織報到等待随時分配抗疫工作、捐款互相幫助等等。團結協作,相互支持,溫暖互助使我們相信,我們馬上可以告别冬天,迎接窗外的春天。